《高峰晴望远 俯仰是河山》
《中国教育报》2017年6月29日
高峰晴望远 俯仰是河山
——来自全国民办先进学校重庆市大足城南教育集团的调查
这里以“大丰大足”的美好寓意得名“大足”;这里以大足石刻为代表成为驰名中外的“石刻之乡”,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,有一所享誉全国创造着教育发展奇迹的学校——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。
17年励精图治,17载只争朝夕。走进大足,造访群众、感受城南、亲近师生、聆听巨变,一个个感人的故事,折射出了大足城南教育集团创造的种种传奇。上世纪90年代,城南中学起步时只有162名学生,教育质量名列当时大足县末位。如今,学校已成为一所拥有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四个独立校区超万人规模的民办学校,教育质量出类拔萃连年攀升,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当地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。
学校连续17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区第一,高考成绩连续13年蝉联全县第一。一批学生被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空军航空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全国高校录取,成为了重庆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——
创新篇:一个教育高地的快速崛起
苦难的生活给了我无穷的动力,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不再和自己一样,便踏上了教育这条漫漫长路,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17年间城南教育集团各校先后荣膺“全国民办先进学校”“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”“全国语文教学十佳示范学校”“重庆教育功勋著名特色学校”“重庆市民主示范校”等荣誉称号,“为民育好人,为国造良才”的愿望终以实现。
——杰出民办教育家大足城南中学总校校长邓辉
筚路蓝缕,砥砺前行,志为百姓谋幸福。重庆市大足城南教育集团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,旗下拥有城南创新小学、城南初级中学、城南高级中学和东序学校四所学校。它的快速崛起,情系着城南教育集团邓辉校长的教育情怀。创办优质的民办教育是邓校长早年的一大心愿。他因贫辍学,背井离乡,到处流浪。直到1977年他当了一名乡村民办教师,以教育质量好震动了大足县。后来,他又担任了乡文化技校的教学任务,1994年他又挑起了城南中学的大梁,成为了一名备受百姓拥戴的“教育家”。
到2000年,城南中学的教育质量在大足县产生了地震效应,县里做出决定:城南中学初中为义务教育性质不变,引入股份制办学,设立股份制高中班,经费自筹,财务单独核算,亏损由持股成员自行分担。2003年,城南集团成功合并龙岗第三小学;2004年又经大足县批准改制为“四独立”民办学校;2005年经市批准正式命名“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校”;2010年大足区法律部门拍卖倒闭的国利中学,被城南中学成功购买,至此,城南教育集团成为了民办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走进城南创新小学,几栋高大的教学楼遥相呼应,校园内树木参天、鲜花怒放,校风校训、励志名言无处不在。信步在校园广场,中央花坛有一个不锈钢的巨型雕塑,顶端有一个星球闪闪发光,基座下有三本书相互叠加,“知识殿堂”四个字将整个雕塑推向极致。它预示着创新小学孩子们将从这里起航飞向远方。
目前,6000多名孩子在这里接受优质的教育。在与家长攀谈中,他们对城南教育赞叹不已。有的说,“孩子在这里读书就是一种幸福,城南把优质教育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。”也有的说,“学校以办学质量高、孩子学习生活好远近闻名。”
为了更好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,城南教育集团做出决定:全面实行“三步走”战略,即“初挑双肩—→厚基促尖—→均衡发展”。第一步紧抓传统优势初中教育,带动新兴高中和小学的发展;第二步夯实扩宽小学教育底座,保证小初高“金字塔”式发展;第三步小初高教育均衡发展,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质教育景观。现在,城南集团正以“继承传统,面向未来”的办学理念,以“求真务实,团结进取”为校训,开启了创新发展新的征程。
融入城南各校,从领导到教师都有这样一句口头禅:“安全不在,生命何在,教育何在?”以食品安全和校安工程为例,学校采取分段分时就餐制,虽然这里作为民办校还没有享受到国家阳光计划的配餐政策,但这里校安工程做得却井井有条。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严格把住食品、蔬菜、粮油、蛋奶的进口关,每期都要严格送检。学校领导说,这样做每年虽然花十余万元,但值得,只有检测的我们才放心。这还不算,质检结果还要向家长和社会公开,家委会对此对进行全程监督。多年来,学校被重庆市授予“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”。
在该校,全校教师没有特殊化,和孩子们吃一样的饭菜,每天都要陪伴着孩子们同吃同做同学习。这里不乏有背着学生上学的肖达辉老师,也有被家长广为赞扬的杨雯老师,还有许多孩子们心爱的“教师妈妈”。用郑海燕校长的话说:“安全就是生命,责任就是泰山,学生就是上帝,学校就是家园。”
躬耕篇:一群教育者的执着奉献
一所学校不抓教学质量,是对社会、家长、学生、学校的现在极不负责;只抓教学、片面追求升学率,是对社会、家长、学生、学校的未来的极不负责。作为城南教育人,只有坚守“继承传统,面向未来”的办学理念和“求真务实,团结进取”的校训,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始终坚持依法治校、锐意改革,找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点,才能把教育办好,才能办成老百姓信赖的学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