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校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胜地石刻之乡、海棠香国——大足。大足位于成渝经济腹地,重庆1小时经济圈。城南教育集团下辖五个校区六所学校:城南东序小学、城南东序初中、城南创新小学、城南初级中学、城南高级中学、南苑培训学校。集团占地300余亩,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,现有在校学生16000余人,教职员工近1000人。
兴教之基
城南教育集团理事长邓辉指出:不抓教学质量,是对社会、家长、学生、学校的现在极不负责;只抓教学、片面追求升学率,是对社会、家长、学生、学校的未来极不负责。所以,建校伊始,便提出了“继承传统,面向未来”的办学理念和“求真务实,团结进取”的校训,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坚持立德树人,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,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依靠全体教职员工推动集团各校的高质量发展,致力于“公平有质量,温暖有良知”的人民满意教育。
民主管理
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制度建设。城南教育集团立校之初就制定了“老师管理学生,学生监督老师”的民主管理制度;集团在绩效优先、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制定了目标考核、绩效考核等各类考核制度。集团始终将老师的道德行为习惯放在首位,制定了《城南中学教师十不准》;坚决执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;率先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。
育人育德
城南教育集团各校自上世纪末就以“忠心献给祖国、孝心献给父母、关心献给他人、爱心献给社会、信心留给自己”的“五心教育”为核心内容,以“自主教育”为主要教育形式。近年来,学校探索出“一融合二结合”的教学理念(即: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融合;德育教育与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,艺体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)。学校自编了《城南教育集团三字经》《城南教育集团文明礼仪教材》《南苑诗韵》《城南故事》小学版和中学版的《南苑风》等教材和刊物,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教育。“南苑美生课程”已被市教委确定为“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”。集团还创办了《领导文摘》《教育信息通讯》和《家长必读》等期刊。
科研兴校
集团坚持科研兴校,创造性提出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,推行“一融合二结合”和“双向三助四环节”“两自教育”的教育教学模式,就是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高度融合,把德育教育与科技文化教育有机结合,把艺体教育与文化科技教育有机结合。集团大力推进课程改革,构建起了以国家课程为基础,以大足地方文化为特色,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,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。
集团定期组织教学骨干、青年教师参加市、区各种培训,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名校取经并蹲点学习。邀请专家来校为教师做专题讲座,与教师面对面交流、互动式的培训,提升了学校内涵发展。集团成立了由川、渝教育教学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,为教育教学把脉诊断,提档升级。组织教师到全国各地交流学习。还派教师赴北欧、美国、韩国等地考察,交流学习。学校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,先进的教育理念,合理的知识结构、高超的育人艺术的高品位教师团队。东序学校的小班教学,现在已经收到很好的实效,学生的综合素质、动手能力、文化成绩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“高中语文自主课堂教学”的科研课题研究,取得了良好的实效。从2008年开始,集团就与德国洪堡德中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,先后输送了300余名师生出国交流、学习。
人文关怀
集团大力资助贫困学生,建立健全了扶贫及奖励机制,采取生活资助、素质教育奖、优秀干部奖、进步奖、文明礼仪奖、升学奖等多种形式对贫困生、优秀生予以资助。
集团以学生为本,做好一切后勤保障,创建“环保、卫生、安全”校园。集团每期不定期自费随机抽取食材原料送去质检,并将检验结果公示。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安全。集团各校非常注重学生日常的安全教育,自建校以来,从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。
文化强校
2005年创办了校报《南苑风》,成立了南苑诗社,多次邀请《诗刊》江岚、刘庆霖、杨逸明等诗词名家来校为师生进行诗词培训,创办了校刊《南苑诗韵》并邀请诗词名家参与办刊。多次组织师生到山东曲阜、四川江油、成都杜甫草堂、剑门关等地采风;开展了诗歌原创和朗诵大赛。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:邓辉理事长出版了个人诗集《闲适堂诗词选》、《风雨集》;出版校刊《南苑诗韵》《城南中学古诗文系列读本》;师生在《诗刊》《中华诗词》《中华辞赋》《中国诗歌》《星星》《诗词世界》等刊物发表作品近1000首;在“天籁杯”“圣源杯”“诗词世界杯”等全国性诗歌竞赛中获奖近百人次。集团被中国作家协会《诗刊·子曰》授牌为创作培训基地,成功立项为重庆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。
集团凸显传统文化底色、注重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,致力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完善、自我发展。据统计,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现有学生社团共60余个。集团各校还开设篮球、田径、艺术体操、素描、剪纸、模型、舞蹈、合唱、川剧、管弦乐、民乐等兴趣小组,并提供校广播站、校园电视台等平台,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,素质得以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