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窗下的誓言,是红岩先辈用生命镌刻的火种;星河间的问天,是新时代以科技丈量的苍穹。4月29日,城南东序初三学子奔赴重庆,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研学之旅,先后参观了中国(重庆)航空航天科技展、红岩革命纪念馆、白公馆、渣滓洞等教育基地。从白公馆的青砖到航天展的银翼,从渣滓洞的冰冷刑具到太空中“天宫”的飞行轨迹,学子们在星辰大海与红岩精神的双重浸润中开启成长新篇。
寻访红岩印记,赓续精神血脉
松涛阵阵,青砖犹记峥嵘。踏入白公馆旧址,斑驳的牢房与锈蚀的镣铐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坚贞。讲解员动情讲述“小萝卜头”宋振中在狱中传递情报的往事,同学们凝视着泛黄的课本复刻件,指尖轻触冰冷的铁窗,仿佛触碰到那段用信仰淬炼的岁月。
烈士诗篇墙前,同学们轻声诵读“愿以我血献后土,换得神州永太平”的铿锵誓言;在“狱中红旗”展柜前,凝望用旧被面绣制的五星红旗,领悟信仰的力量。此刻,红岩精神不是尘封的标本,而是穿透时空的火种,在学子们年轻的心脏里跳动。
沿着蜿蜒的石阶而上,渣滓洞的阴森囚室令人窒息。江姐受刑时留下的竹签、许晓轩刻在墙上的“先忧后乐”……每一件文物都是淬火的史诗。
风过处,树影婆娑。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庄重地写下“青春当如斯”,有的同学默念《囚歌》中“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”的铿锵字句。这一刻,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,而是化作血脉中的滚烫。
触摸星辰大海,科技点燃强国梦想
从歌乐山的青松到两江畔的展馆,这场研学恰似一条精神的长河。未来感十足的展厅内,2025中国(重庆)航空航天科技展正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勾勒未来世界的轮廓。
长征系列火箭模型、空间站核心舱、神舟飞船返回舱、航外航天服等实物展品令同学们惊叹不已。通过全息投影、模拟太空舱操作等互动体验,学生们亲身感受航天科技的硬核魅力。
“天宫”空间站模型在穹顶缓缓旋转,同学们仰头凝望,眼中映出星辰的微光;VR体验舱里,学子们化身“宇航员”穿越火星尘暴,指尖掠过虚拟的陨石坑,真切触摸到中国航天人“手可摘星辰”的浪漫;在长征火箭发动机前,讲解老师讲述着反冲原理,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写下探索星空的轨迹。
展厅内,讲解人员以生动的案例讲述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、自主创新的奋斗故事,点燃了学子心中的科技报国热情。同学们感叹道:“原来每一个‘大国重器’背后都是无数平凡人的坚持,我也要成为追光者!”
研学赋能成长,青春砥砺担当
本次研学将科技强国的“未来课堂”与红色基因的“历史课堂”深度融合。学子们既在航天科技展中看到国家发展的“高度”,也在红岩教育基地里读懂民族精神的“厚度”,他们更清晰地明白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自己肩负的责任与担当。
本次研学是一堂行走的科技与历史深度融合的思政实践课堂,让学子们在研学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家国情怀,领略科技魅力,厚植爱国精神。学生也纷纷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,传承先辈遗志,勇担青春使命。
文字:曾娟、王强,素材:蒋鹏、王强,排版:蒋能勇,审核:唐彦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上一篇返回列表
公众微信号:chengnanjiaoyujituan
关注微信公众号,详细了解更多信息